深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动人图景如
2023/2/13 来源:不详新征程刚起步,江苏布置了一件重要事!
1月20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和省长吴*隆双双出席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从省级层面一路开到基层设区市、县(市、涉农区),就如何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定目标、划重点。
说到三农工作,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几年来,江苏对这项重要工作过可谓倾注大量力气。“瞭望君”注意到,娄勤俭、吴*隆等省领导每到基层调研,都要去农村走一走、看一看,江苏省域范围内最边边角角的村落,几乎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足见挂心。
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尤其事关全省上下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事业蓝图。
如何让农村越来越美、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美?如何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如何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奋力开创新时代江苏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起来看江苏如何作答。
01
每一颗丰收果实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还记得吗?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就曾要求江苏带好头、领好向,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始终牢记总书记谆谆重托,江苏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优先谋划;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系统部署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农业现代化、苏北农房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
这次会上,娄勤俭娓娓道来江苏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一幅幅风吹麦浪的丰收景象跃然于眼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
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不仅万江苏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讲很不简单”。
“很不简单”的背后,是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经营体系的深刻变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比重达65%,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大量涌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8个千亿元级特色产业形成集群优势。
★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苏北农房改善惠及20多万农户,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城乡区域供水实现一体化,行*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农村地区4G网络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过99%,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5%,建成个美丽村庄、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超过79%、63%。
★农民的全面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列,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快于GDP,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收入均超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程度接近30%,全省农民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文明素质大为提升,适应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完善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成效明显,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8.4%、流转比例达60%,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万元,宁锡常接合片区入选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刚刚过去的年很不平凡,江苏三农发展遭遇疫情冲击、旱情考验、洪涝灾害,全省上下在*中央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防汛抗旱、脱贫致富奔小康等硬仗,统筹做好粮食增产、生猪恢复、禁捕退捕、农房改善、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粮食总产达.8亿斤、创出历史新高。
说到这里,“瞭望君”又想起在去年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娄勤俭发表的署名文章《《牢牢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里有这样一段:“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秋天之美,我想什么都比不上‘丰收’。”
的确是这样,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经受非比寻常的旱情考验,接受历史罕见的洪水洗礼,每一颗果实,每一份收成,都饱含希望、弥足珍贵。
“瞭望君”觉得,这来之不易的丰收果实,是给老百姓 的馈赠,也是江苏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坚实基础,是我们跨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的坚实底气。
去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娄勤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奋力开创新时代江苏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02
让美丽田园乡村与美丽宜居城市融合共生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娄勤俭指出,要着眼于江苏在全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刻理解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指示要求,坚决扛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之责。娄勤俭强调——
要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必须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动摇
要清醒看到,尽管我省“三农”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业生产效率还不算高,农产品供应结构性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仍有较大差距,农村生态功能亟待提升,制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做好三农工作、补齐现代化建设短板弱项的重要历史阶段。要更加自觉地把“三农”工作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把握,把“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落实到思想上行动上举措上,体现到工作谋划、具体部署、深化改革、财力安排、要素配置的方方面面;
要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这个大方位,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投入更多资源力量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必须充分认清江苏肩负的使命责任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任务。娄勤俭谈到,无论是从自然条件还是地理区位看,从农业发展基础还是实体经济优势看,江苏都有条件、也必须担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任。
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要走在前列,在速度进度上率先、质量水平上 ,还要勇于探索,善于分析新情况、破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形态、科技支撑、制度保障上作出示范,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必须准确把握江苏三农发展新的时代特征
要找准下一步“三农”工作发力点,就必须认清当前江苏农业农村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趋势性特征。
总体上看,全省农业发展已经步入创新引领、质效提高、全面升级的新阶段,主要农产品由数量增长为主向量质并重转变,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支撑转变,农业生产由产品生产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
农村社会步入有机更新、特色发展、全面进步的新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乡村空间格局、社会结构、治理体系深刻演变,一些地方城乡融合态势明显,一些地方传统和现代村落并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农民群体步入分化加速、身份转变、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壮大,不少农村劳动力“亦工亦农”“城乡两栖”,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向城镇集聚。
娄勤俭指出,我们要 把握三农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深刻理解总书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要求,拓宽视野和格局,加强规律性把握,注重创造性落实,在系统推进“四化同步”中率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力争通过10年努力,基本建成产业兴旺发达、环境优美宜居、生活丰裕富足、乡风文明尚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初步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人图景,让江苏大地美丽田园乡村与美丽宜居城市融合共生、交相辉映。
这样物阜民丰的画面,“瞭望君”想想就觉得很美!
03
率先走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创新作为 动力,要让协调成为内生特点,要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要以开放注入新的活力,要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让全省农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娄勤俭强调——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紧紧抓好粮食生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江苏贡献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自立自强的根基,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一个根本性、长期性问题。
江苏作为产粮大省,更须始终胸怀这个“国之大者”,把粮食安全的弦绷得紧而又紧,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
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万亩耕地红线、万亩 基本农田控制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
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结合,树牢生态施工意识,加快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促进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既要重视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也要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解决好农田灌溉“ 一公里”问题。
要通过*策支持,调动保护好农民和主产区“两个积极性”。一方面,要优化完善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激励性利益补偿机制;另一方面,要扩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支持规范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规模经营把粮食生产成本降下来。
★聚焦“种子”和“装备”,加快填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我国绝不能落后,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这一点上,江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细数一下,江苏拥有涉农高校院所70余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农业优质品种、设施装备、循环生产模式研发和创新等方面有很大潜力。
娄勤俭指出,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瞄准农业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创新,加快填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空白。
方向上,既要立足江苏所需,又要着眼服务全国。
重点上,要聚焦“两个自主”,一个是农业种源自主可控,要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种业创新基地、壮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支撑和服务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
一个是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要着力补齐共性技术、基础零部件、材料与制造工艺、重大装备等方面的短板,率先取得一批 成果,推动农机装备向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工作上,要制定专项规划,分门别类排出“卡脖子”技术清单,研究细化攻坚突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项一项组织推进。要发挥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通道,切实让农业农村插上科技的翅膀。
★要把握农业农村发展新变化,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探索
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实际、遵循规律, 把握农业农村的新趋势新变化,在新业态、新形态、新模式上加大先行探索力度,率先走出一条富有江苏特色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让城乡居民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同样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要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精品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精致精细“微农业”、社区体验农业等都市农业新业态,全面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
要在城乡形态上有新探索,使都市村庄、良田平畴成为新型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规划建设和保护力度,既保留原生村落、乡土味道、田园风貌,又使其拥有便捷交通、有机融入城市、共享城市文明,成为城市功能的一部分,推动形成新的城市形态,让城市也拥有“诗意田园”。
要在现代农民培育上有新突破,推动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成为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荣的生力*。要大力探索推动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化,一方面从强化农民职业属性、淡化户籍身份属性着手,加强产业扶持、财*补贴、金融保险、人才激励、社会保障等*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创新培育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发展提供支持。
04
推动三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要把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放到“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的高度准确把握,积极谋划推进。娄勤俭强调:
加快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有力支撑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核心在于提升城乡产业循环水平,实现高质量的供需平衡
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工业化的理念提升规划农业,以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包装经营农业,积极推动一 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等。
★动力在于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打通要素循环瓶颈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优势,积极推进江苏农业“走出去”与“引进来”,重点围绕优化农产品供给,打好农业贸易这张牌,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增强供应链韧性,做到控风险、可替代、有备手。
★加快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建设
这不仅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畅通城乡循环的根本,对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与畅通城乡循环、扩大投资消费结合起来,尽快补上农村路、水、气、电网、信息化、环保设施建设短板。
会议还特别强调,要注重交通大动脉与乡村路网的高效衔接以及电商物流设施建设,把更多乡村与大城市的时空距离纳入“1.5小时通勤圈”“单日往返差旅圈”和“当日送达电商圈”。
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也是扩内需、促循环的重要一环。毕竟,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乡村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就会充分释放,农民就能更有效地参与到城乡经济循环当中来。
“瞭望君”注意到,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要扎扎实实推进、确保兑现承诺。
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构建低收入农户增收及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更大力度推进富民强村帮促工作。
要坚持产业富民强村的思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高农民在乡村产业升级中的参与度,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农房改善既是重要的乡村民生,也是巨量的投资消费空间。娄勤俭多次在调研中关心苏北农村住房情况,省委、省*府也曾专门召开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为的就是让农民早日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娄勤俭指出,要持续推进苏北农房改善,今年要确保完成三年30万户的任务,苏南苏中也要围绕美丽宜居的目标,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现代化居住形态。
可以期待的是,充满生机的江苏农村,一定会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也必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撰稿新华日报记者林元沁
素材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新华日报
值班主编孙巡
实习编辑王丹枫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侵权必究
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