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涉密会议全过程管理

2025/1/19 来源:不详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30.html

涉密会议指的是机关、单位召开的议题、内容或者文件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

涉密会议保密管理内容杂、环节多,稍一疏忽就有可能会“跑风漏气”。

对于机关和单位来说,一旦没有做好涉密会议的保密工作,将很可能造成涉密文件材料外泄的严重后果。

在实际工作中,涉密会议保密管理工作存在不少隐患,其中又以涉密会议参会人员和涉密会议文件材料管理不当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

那么,应该如何做好涉密会议的保密管理工作呢?

我们认为,主办方应当针对涉密会议在不同阶段的特点,针对参会人员和涉密载体做好全过程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失泄密风险。

01

筹备阶段,保密工作全而细

主办方应当根据“会议谁主办,保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涉密会议管理职责,在会议筹备阶段主要做好六件事。

一是制订保密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会议主题、内容及其密级;明确会议的组织领导及职责;规定参会人员的保密守则;规定会议通信保障措施;明确各阶段的保密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时限;明确应急保障措施;明确对失泄密问题的处理意见。

二是严格人员审查。主办方应根据会议密级和工作需要,对参会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确定参会人员范围,等级并保存相关情况材料。

三是进行保密教育。选用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填写《涉密会议服务人员登记表》,并进行保密教育提醒,明确保密纪律。必要时签订保密协议。

四是加强涉密载体管理。制作涉密会议文件材料时,尤其要注意准确确定密级,并按照涉密载体要求统一管理,在指定地点起草、印刷、标明密级,编号并履行签收手续,在保险装置完善的设备中存放。避免出现该定密不定密、该报批不报批、该审核不审核等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

五是确定会议场所。涉密会议原则上选择在单位内部场所召开。若因工作需在外单位召开的,选择符合保密要求的单位和场所,并签订《保密协议》。禁止在涉外宾馆、饭店、招待所等非保密场所召开涉密会议。

六是进行保密技术检查和防护。对涉密会议场所、住地和准备提供使用的通信、办公自动化、扩音、录音等电子设备进行安全保密检查检测;根据工作需要,在有关场所安装部署手机信号屏蔽器等保密技术防护设备。

02

会议期间,保密检查不间断

涉密会议召开期间,应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保密管理有关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一是以口头或文字方式向参会人员宣布保密纪律,进行保密教育。

二是加强保卫工作,设立警戒范围,核对参会人员身份,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三是除经过批准的通信、录音、录像设备外,严防参会人员将其他设备带入会场。

四是加强会议场所及外围巡视,检查有无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和泄密隐患。

五是休会期间,安排专人监督会场,保证会议文件、资料安全。

如需收回,明确专人集中清理并妥善保管。

03

会议结束,保密收尾要彻底

会议结束后,主办方应指定专人对会场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收尾工作。

一是对各类涉密载体进行清点回收,需要发给相关单位的,应当通过机要渠道传递;确需参会人员随身携带的,须经主办方批准,履行登记签收手续,并采取必要保密措施。

二是涉密文件、资料的销毁应履行审批、清点、登记手续,集中送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统一销毁。

三是若涉密会议相关内容需接受采访或者公开报道,应当经过批准。对是否涉密界定不清的,应当逐级报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或保密部门审查确定,严防在宣传报道中造成失泄密事件。

四是在撤离会议驻地前,再进行全面检查,防止涉密文件、资料遗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7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36783号-11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