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谈房两年连提双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5/6/8 来源:不详12月10日,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据新华社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定调: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对于宏观政策,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定调则保持不变,表述从去年的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变为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再提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从会议表述来看,明年的经济工作更加强调“稳”,进一步强调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此外,个字符谈“房”,并连续两年提“双碳”……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会议还强调明年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年经济如何保持“稳增长”?图/IC财政支出节奏将“前置”发力确保稳增长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财政要加快支出进度。如何理解?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冯煦明指出,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政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积极力度,提升效能。积极财政明年会体现出三个维度的新内涵。在“力度”上,一方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强度,对冲私人部门需求下行。在“结构”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体是三个“加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加强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提高品质。在“节奏”上,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尤其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中国经济“类滞胀”风险犹存,需要政策积极应对,预计年将以财政政策领衔,货币政策作为配合。首先,年财政基调可比年略为积极,赤字率至少仍可安排在3.2%。用今年前十个月数据测算,年全年公共财政可能超收接近4.7%,超收部分预计将以结转结余资金的方式,去平衡年的实际赤字。其次,年财政政策呈现出明显的“后置”特征,年财政支出节奏需要“前置”,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运行在合理区间。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在穿透式监管的影响下,今年的财政节奏呈现明显后置特征。年上半年新增专项债进度仅28%,远低于年、年的64%、59%。财政支出也呈现一定的后置现象,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1.8%,支出同比增长只有4.5%,两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8%。财政后置事实上是年财政存在收缩特征的表现之一,财政收缩主要源自隐性债务风险管控的要求。财政后置导致建筑产业链表现较预期偏弱,内需从二季度开始逐步放缓,同时还影响流动性。随着后续稳增长的确认,明年财政可能会前置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结构性宽松还会继续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健的货币政策”定调保持不变,表述从去年的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变为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再提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事实上,“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表述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延续到今年年中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不过在本周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变为“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则在央行上月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已现身。对于这一变化,海通证券认为,这说明在后续稳增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趋势性宽松是可以预见到的,但当前由于供给端压制仍未完全放开、全球供应链修复缓慢,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同时,海外货币政策收紧预期有所加强,这要求货币政策的宽松更多体现在信用的宽松。预计明年上半年有望进一步降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去年会议也有相同要求。分析认为,这说明年的货币环境仍是分化的,一方面对传统部门(比如地产基建)还是偏紧,松只是针对防风险而言,是为了稳住存量,但坚决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继续深化和延续下去,比如再贷款、定向降准、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明年可能还将继续实施。为何要超前开展基建投资?投资率偏低是经济失衡的关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此前已有相关提法,曾一度引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