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不上课也能分杯羹,课后服务费成摇
2025/6/30 来源:不详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nb.ifeng.com/a/20180605/6631976_0.shtml
家里有学生的朋友,对于课后服务都不会陌生。五加二,即每周至少五天,学校将在放学后继续提供两小时的服务,目的是帮助广大上班族家长解决些问题。
起初很多家长还是非常支持的,因为当时推出的时候默认为免费模式,但后期免费的弊端开始增多,学校自身也难以承担,所以开始变为收取适当费用,但到底多少合适,其中就有很多讲究了。
校领导不上课也能分杯羹,课后服务费成“摇钱树”其实,对于课后服务收费这件事,本身无可厚非,因为学校提供场地需要付出水电成本,而参与这项工作的教师也意味着要进行加班。
各地方的能力有限,如果全靠拨款并不现实,适当收取一点费用,家长们普遍是比较理解的。但是因为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项费用就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
有的学校性价比非常高,一天只需几块钱,老师还能当面辅导,深受家长好评。可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做到这样,也有家长反映,他们的学校每天、每人合着二三十块,还不包含晚餐。
全校那么多同学,合起来又有多少费用?这样算下来的话,似乎还不如自己在外面找托管班,差不多的价格,采用的是小班制,也不必看老师的脸色。
说到这个话题,其实懂得都懂。理论上,课后服务是为了满足广大家长的需要,教师也应该自愿参与。
可实际上真正落实到工作中教师们,普遍并不愿意为了这一点加班费而延长工作时间,难免会出现部分老师态度不好的情况。
而且很多小学生家长表示,在学校这两个小时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效,很多同学其实只是在浪费时间,以至于回家后完成作业的时间又推后了。
可另一面,老师们也有委屈,家长以为自己交那么多费用,全都给老师算在加班费了。实际上,教师行业的朋友有苦难言:他们能得到的加班费很少。
然而,另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校领导以及部分行政岗位,即使不上课,也能分得“一杯羹”。这种分配方式的合理性就值得讨论了。
一线教学岗位的老师是课后服务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付出的最多,而校领导几乎没有在这件事上花什么精力,却可以获得分成。
而且,有的学校可能比例比一线老师还高。之前有一位老师就曾因此跟校长在一次会议上正面发生冲突。难道课后服务费已经成为“摇钱树”了吗?
教师不喜欢加班,很多家长也呼吁取消,为何很难叫停?提供课后服务的初衷是毋庸置疑的,在部分落实较好且比较人性化的学校,确实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好评。但是不同学校的情况差异很大,也有很多家长提出希望取消课后服务。
学生们吃饭是个问题,而在学校吃的话意味着教育支出又增加了,而且某些学校跟商贩的合作并不透明,性价比也不高。
再加上学习效率低、完成作业的时间拖延等原因,不少家长认为还不如按照平时的放学时间。很多外行以为课后服务给老师增加了工资收入,实际上,绝大多数老师并不喜欢加班。
既然家长和老师有很大一部分是支持取消的,为什么现实中能够及时叫停的学校只是极少数?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首先,课后服务是上级单位贯彻的教学方式,站在学校的角度,如果轻易停止的话,意味着自己可能被认为不响应号召。
以后一旦涉及学校的评比,上级可能会因此而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学校的整体利益而言,可能有损失。
其次,课后服务确实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对某些学校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能保证所有学校都只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虽说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可现实生活中考虑到班级的整体任务以及老师的态度,就算不愿参与,也没有几个人敢正面提出。
课后服务本身目的是良好的,但是各个学校在落实中产生了后续其他问题,比如学生们的效率如何保证,收取课后服务费用到底多少合理,又应该怎样分配?
校领导不讲课也能参与分配,是否应该及时进行干预?希望可以出台更为明确和统一的规则,让课后服务进一步规范,这样才能提高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
#教育讲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