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5分钟服务圈调查15分钟,

2023/2/25 来源:不详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8173.html

交汇点讯2月25日,天气和暖,家住南京市鼓楼区安怀村的吴阿姨出门散步,走了五六分钟,便进入家门口的“公园绿地服务圈”。去年建成的南十里长沟东侧绿地里,花草植被、健身步道、休闲设备等一应俱全。“家门口就能逛园,幸福感一下子提升很多。”吴阿姨满意地说。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提出不少“15分钟服务圈”一类的概念,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15分钟养老服务圈”“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等等。这些圈建得如何?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如何衡量其是否达标?

15分钟有哪些“圈”?

年5月,商务部等12个部门发文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社区商圈。同年7月,自然资源部组织制定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在全国推广实施。指南中提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15分钟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生活圈一般范围在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万至10万人。今年1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的通知》,明确完整居住社区规模时,要求建立15分钟生活圈,即15分钟内步行可达各类生活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为米至米,与街区、街道的管理和服务范围相衔接。

放眼江苏,15分钟服务圈的探索在火热开展。《江苏省“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健全商业、教育、养老服务、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公共活动等居住配套功能。去年江苏在全省建成32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到年底,江苏所有城区“15分钟医保服务圈”框架搭建到位,50%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本建成。2月10日召开的全省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为什么有如此多“15分钟圈”?“‘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很早以前就有了,近几年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提法更多、更具体。我们做规划时,一般会统筹考虑城市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等多个层级。和以前相比,现在更强调以人为本和社区治理现代化。”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乡院公司总规划师刘志超认为,以社区中心为原点打造生活圈,体现了城市规划设计思路的转变。为了适应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生活圈所具备的功能会更趋多样化。在他看来,原则上应以步行或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方式来组织“15分钟生活圈”,“圈”应当规模适度,以社区中心为圆心,覆盖3万-5万居住人口,服务半径 不超3公里。

“‘15分钟圈’可以是‘专项圈’,也可以是‘综合圈’。”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详细规划处处长苏玲说,“综合圈”里可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含养老)、行*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等“专项圈”。此外,“圈”不能只限城市,还应考虑乡村。当下,南京正在编制《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以打造覆盖全市域、全要素、全人群的“15分钟城乡生活圈”。

真的能服务不出“圈”?

15分钟内,我们能解决看病、养老、锻炼、文化休闲等生活需求吗?记者探访了4个服务圈,体验服务效果。

从南京市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柳州社区出发,车行5分钟左右,记者便到达泰山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这里是江苏去年建成的32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之一。2月23日9时许,记者在服务中心看到,一楼开设了多个办事窗口,可办理社保缴存、就业登记等服务,现场有10多名市民等待。二楼的医保服务中心,去年7月开放,生育医疗费报销、异地就医办理等32项医保事项,不出街道都可办理。中心分出很多小隔间,并设置“母婴室”等特殊服务通道。“医保有很多报销,有的涉及隐私,我们专门设了两个房间,进行一对一服务,房内布置温馨,私密性好,希望给居民更有温度的服务。”泰山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任陈晓艳说。

除了医保服务中心主阵地,泰山街道还根据距离、居民聚集程度设立了大华分中心、天景分中心。同时,街道立足14个村(社区)、74个网格红色驿站功能辐射,建立“1+2+N”的医保服务新格局,将辖区42万人口全部纳入医保服务范围。据统计,泰山街道医保服务中心及分中心医保类业务日均接待量人次,网办件30余件。泰山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旁,有24小时自助服务点,可办医保卡、打印社保缴费记录、办理交通违法自助罚款等多项事务,便民服务不打烊。

23日下午3时,记者到南京市建邺区乐山路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探访。这里有一栋名为“云几书房”的建筑,坐了不少市民,屋内高高的书架上摆满书籍。这里是南京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需求而建设的小型城市客厅。负责人汪志*说,依托金陵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这处客厅以书房为主题,放置了余册书籍,还配备了图书自助借还机。除了为市民提供休息、阅读等公益服务外,书房还经常举行免费雅集活动,近期举办的制作植物标本、制作蜡烛等活动非常受欢迎。这个市民家门口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通阅读与市民的“ 一公里”。“以前,我总是拎着笔记本电脑到处找咖啡馆‘打游击’。家门口有了这么一间来去自如的‘客厅’后,我便将小型工作会谈和个人办公等事务搬到了这里,生活幸福指数蹭蹭蹭地上升了。”家住五矿御江金城的自由职业者许芸深有感触地说。

像这样的小型城市客厅,南京已建成10处。南京市建委建设二处处长董文量告诉记者,“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也是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建筑和活动空间,主要优选城市窗口地区、人流活动聚集的开敞空间、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的游园广场进行布点,构建城市、片区、惠民三级空间布局网络体系。

乘南京地铁3号线到小市站,步行米左右,记者便到了南十里长沟口袋公园。2月24日8:30,公园有不少居民在晨练,长凳上坐满了人。“南十里长沟东侧绿地分一期和二期,两期面积共约1万平方米。”鼓楼区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罗曦说,相对新城区,建成年代较久的主城区,绿色空间较少,鼓楼区挖掘“边角地”,“见缝插针”打造了这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出家门,走几分钟就能到公园,这里建好开放后,我们当宝贝一样,每天来转转。”正在锻炼的刘大爷说。

探访 一站,记者来到了南京近期很“出圈”的南湖片区。紧邻“南湖记忆”打卡点的文体社区居委会公示栏,张贴着“15分钟便民服务圈导览图”。导览图显示,从居委会出发,步行或骑行5分钟范围内有幼儿园、商超、公园,10医院、公交总站等,15分钟范围有酒店、小学、中学等,一目了然。“‘南湖记忆’更新‘开街’后,附近居民生活肉眼可见地更方便了。”文体社区*委书记蔡瑛瑛说,导览图能帮助居民,尤其是新搬进来的市民更快了解周边生活设施;随着服务设施的完善,导览图也会不断更新。

怎样打造优质“圈”?

省第十四次*代会报告将“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列入“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助力蓝图“落地开花”,15分钟服务圈怎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供给?

“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要新增设施满足老百姓新需求,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配套空间不足,以及生活圈的覆盖度不够。”刘志超直言,规划建设“圈”时,需要先对社区开展“体检”,判断覆盖率。“我们利用软件建模,形成一套评估系统,可以根据可达性判断生活圈的范围有多大,进而计算覆盖率。未覆盖到的地方,会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补足。”

向高品质生活进级,江苏各地探索不止。挖掘“边角料”建“口袋公园”,正成为解决老城区空间紧张、绿化景观和配套设施不足问题的有效方式。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三级主任科员*建议,为避免区域之间公园绿地资源失调,要先做好规划,掌握情况后再在欠缺区域重点建设。尤其是“口袋公园”面积小,难以面面俱到、满足居民所有需求,可“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侧重一个特点, 化满足一项需求。去年,南京建成护城河小桃园段西岸游园五期、蒋王庙街口袋公园、纪念馆东路口袋公园等18个“口袋公园”。公园各有特色,有的主打文化科普,有的融入体育元素,有的强调公共服务。

满足市民出门“米见绿,米见园”、步行10分钟可达的期望,无锡年出台《无锡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规划》。根据规划,到年底,无锡市建成区内公园绿地对居住用地10分钟覆盖率将达到%。“目前无锡有超个公园绿地,‘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接近95%。”无锡市市*和园林局城市绿化管理处四级主任科员赵羿杰说,早在年,无锡就对公园绿地做了系统性调研,全盘摸底“绿色家底”,发现公园绿地总体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中部不足,局部存在不均衡。还有一些设施服务性不强,建成后和居民需求贴合度低,导致公园绿地使用率较低。“覆盖率应该实事求是,真实反映一个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赵羿杰直言,比如有的公园绿地虽然在居民家门口,但隔着一条快速路,步行难以到达,这样就不应算作覆盖了“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公园绿地不能只是“数字”上覆盖,应着重提升服务性,真正让好*策落地。

赵羿杰介绍无锡的建“圈”经验——全面调研居民意见,不断做总结,一步步往前推,确保规划更科学,绿地公园更贴合居民需求。“从居民反馈意见看,大家普遍关心公园绿地有没有儿童游戏、老人休息以及跳广场舞的空间和设施。这些成为建园的重要依据。”

为准确了解居民对距离的实际需求,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了问卷调查。苏玲介绍,调查发现,培训学校、邮局和银行网点等需求相比过去在减少,而社区公园、室内体育馆等的需求在增加;老年人对社区设施粘性高,儿童对教育类设施需求度高,上班族则对设施种类需求多;居民对步行就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公园、商超菜场等的需求度超80%。

她透露,南京正在做的《南京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对“15分钟生活圈”概念又做了细化,分为市级、片区级、社区级、基层社区和街坊级5个层级,每个层级满足不同需求,希望逐步将配套设施细化到居民身边。比如,一个片区要配套一个健身中心、文化馆,服务半径可超过步行15分钟抵达范围。对养老助餐点、物业综合服务站、便利店等生活“刚需”,居民对距离敏感性高,需划在街坊级、3分钟步行可达的“圈”内。“像南京科巷菜场内包含了养老助餐点,达到资源利用 化一样,导则倡导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苏玲举例,比如,在规划环节,将“养老圈”和“医疗圈”一起布局,各种圈相互协作,减少重复建设。

记者采访发现,市民对“圈”的期盼很热切。建邺区兴元嘉园小区李女士说,前不久她的婆婆老年痴呆加重,常常在家发火、摔东西,家人只能一刻不离地看着她。“如果养老服务能送上门,或者家门口能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我们就可以放心把老人送去。”她期待“15分钟养老圈”能早日把自己家“圈住”。

“衡量‘15分钟服务圈’是否达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预控空间、注入功能是最基本的一步。”刘志超说,在空间得到保障基础上,服务水平的提升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就需要更多与医疗卫生事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整体水平。他建议,在15分钟生活圈的打造中,应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切实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白雪刘春刘霞

部分图片来自受访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苏ICP备17026855号-2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