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分之40用青春无限助世界互联
2023/8/11 来源:不详浙江师范大学,赞79
诗韵江南,最美乌镇
这个十一月
“小梧桐”们和乌镇不期而遇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如期而至
浙师大的“小梧桐”们
也唱响了这首青春集结号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下简称“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在即。来自省内18所高校的名“小梧桐”齐聚乌镇,期待着开启他们的“乌镇时光”。其中,浙江师范大学的40名“小梧桐”将作为会场及活动服务组的志愿者参与本次服务,他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和最佳形象展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魅力。
01
土生土长的本地“小梧桐”
在本次的出征团队中,人文学院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朱修言是土生土长的桐乡人,看到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后,她立即报了名。“我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强烈的归属感使我想要为我所爱的热土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朱修言说。
如今朱修言如愿成为了会场及活动服务组的一名志愿者,她的主要职责是会议和活动当中的翻译引导。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志愿者工作,她不仅学习了基本的礼仪和急救知识,还不断向老师请教英语口语的发音技巧。
踩点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家乡的亲切感抹去了朱修言满身的疲惫。“听到酒店和景区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说着桐乡话,看到白墙黛瓦和大运河的波光,我觉得特别的亲切。”
她希望每一位“小梧桐”能够不负使命,收获成长。
02
19岁的初生“小梧桐”
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的柳菁菁是年龄最小的“小梧桐”,她出生于年11月。
在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柳菁菁主要负责协助大会开幕式、主论坛、各分论坛等相关活动的翻译引导工作。面对挑战,她凭借对志愿服务的热爱、积极且上进的心态,不断突破自我,为“共创数字未来”奉献青春力量。
日行两万步是这个女孩对此次工作所付出的努力最好诠释。她走遍服务中有可能涉及的每一个角落,在地图上圈圈画画,留下密密麻麻的笔记;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在踩点之外的空余时间里,她认真钻研各个地点、各条路线所需要的翻译知识;还认真学习志愿者礼仪,小到引导时的站位、指路时的手势,每一个小细节她都了然于胸。
对世界互联网大会,她有许多期望。“11号大会闭幕,12号生日,很幸运能在20岁生日之际,迎来这份最好的生日礼物。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个特殊的方式领略‘数字未来’的非凡魅力;也希望能够为这次国际性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大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03
二次服务的“老梧桐”
1
谢奇铭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谢奇铭是名“老梧桐”,今年是他参与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的第二年。对于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他来说,来到乌镇就像回到了家。
今年他作为会场及活动服务组的一员,承担着会场翻译引导的职责。对于这位“老梧桐”来说,此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是信手拈来,但他在出发前,仍旧认真参加了英文和礼仪姿态的培训。在前期的踩点中,谢奇铭自豪地给组员介绍着景区的各条道路,这也正是他去年的工作。
最后,在谈及未来的工作时,他充满了期待:“在会议厅内提供服务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我相信我也能像去年一样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左图:今年的他右图:去年的他
2
颜璐瑶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级研究生颜璐瑶也是一名“老梧桐”。她认为在这样的大型国际项目中进行志愿服务能够学到很多,成长很多。
本次颜璐瑶的岗位是会场翻译引导,主要需要负责会场内引导和基础的翻译工作。谈到行前准备,她信心满满:“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我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培训,包括了解会场知识、路线知识以及礼仪知识,确保自己以最完美的姿态进行工作。”
作为“熟练工”,她没有了初次出征时的紧张,多了一份从容,也有了更重的责任。她希望自己在本次活动中能展现浙师青年风采,为乌镇峰会的顺利举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04
热衷志愿服务的“小梧桐”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级汉语国际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宋舒鸿十分热爱志愿服务。在校期间,他参加过数十次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长超过了小时,也是杭州亚运会的预录用志愿者。
作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他一直秉持着“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的理念,用不长的时间,做终身难忘的事情。“去年因为支教,没能赶上报名,我十分遗憾。今年,我很荣幸能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活动,希望从中收获成长和快乐,也想将爱和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他期待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梧桐”出色地完成本次大会的服务任务。
志愿精神点亮青春梦想。浙师“小梧桐”们身着乌镇蓝,在志愿服务的新征程定会上展现青春力量,体现浙师风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用青春无限,助世界互联
浙师“小梧桐”再出发!
素材:互联网大会志愿者
文字:周清雅申雨莹
编辑:胡淏琪
责任编辑:张逸萍*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