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朝会形式主要表现为常朝内朝大朝会

2023/8/31 来源:不详

朝会是中国古代国家君主与臣民、中央与地方的会晤、决策和礼仪体系。它源于原始社会议事会议,经夏商周的发展,在秦汉得到进一步完善。

从秦汉时期有关朝会的记载可见,不论是秦王嬴*颁布实行的朝贺自十月朔,与群臣议定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还是汉代叔孙通制定朝会礼仪,汉宣帝时期五日一朝。这都能很清晰地看出朝会在秦汉时期就具有明显的决策性和典礼性特点,而汉代朝会形式主要表现为:常朝、内朝、大朝会。

01汉代中央决策性会议的主要形式:常朝

1.汉代常朝参加人员

汉代皇帝召集大臣召开决策性会议,史料中经常出现“召公卿议”“召群臣议”公卿、群臣主要是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可以看到汉代常朝参加人员有明显的动态变化。汉初诸侯在常朝中占据主要位置,后来逐渐被皇帝提拔的官员所取代。

朝会的召集者也可以说是主持者皇帝,在朝会中又有很大的决策权。一般情况下朝会时皇帝都会亲自参与,但是也有特例。正常情况下,皇帝都是召集并参与朝会的。并在朝会中发挥不同作用。朝会中当权者对议事有很大决断权,但是当权者也会审时度势,并不是只根据自己喜好一意孤行的对议事做出决定。

汉代参加常朝的人员复杂多变,在不同时间段有资格参加常朝的人员有明显特点。如汉初诸侯王参加常朝议*,并在常朝决策会议中发挥主导作用,之后在常朝会议中逐渐失去决策权。而整个汉代常朝参与的主体是官僚系统人员。

2.汉代常朝召开地点

在丞相府百官朝会殿中,皇帝亲自召开并参加的议事可以说是朝会无疑,皇帝去丞相百官朝会殿并不经常,只是遇到国之大事疑事时皇帝才亲临。

可见在汉朝建立之初,国家各项设施还未完备的情况下,常朝地点存在不固定性。并不是只在宫中有皇帝召集大臣议事的才称作常朝,在宫外同样存在常朝议事。

东汉常朝地点曾多在南宫中的却非殿,北宫中的德阳殿。东汉皇帝日常召开常朝的地点显示出随皇帝居住地移动的特点,汉光武帝刘秀住在南宫,其常朝在南宫却非殿召开;汉明帝刘庄修建北宫德阳殿,虽住在南宫但也在北宫举行朝会,但北宫德阳前殿朝会多偏重典礼性。东汉后期常朝受外戚宦官干预较多,皇帝对常朝独有的召集权、决策权、控制权被大大削弱。

3.汉代常朝时间及其特点

汉代常朝召开时间理论上是固定的,实际执行中也会出现特例。常朝的特点一是召开时间有其固定性但实际有其变动性,其议事具有决策性质。

常朝主要是皇帝处理*国大*、日常行*事务召开的决策性会议。汉宣帝时期被正式确定下来即五日一朝。除五日一朝外还有初一、十五照常进行的朝朔望,及在百官朝会殿中召开的决策性会议。

在实际执行中常朝时间的召开不可避免地受到皇帝个人因素及突发事件的影响。五日一朝的汉代常朝朝会,具体执行起来和皇帝个人因素有很大关系。正常情况下常朝会议的召开时间是固定的,遇到特殊情况其召开时间有其灵活性。

常朝除了召开时间有其自身特点外,其议事参加人员组成情况也有其特点,参加成员有其相对固定性,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有资格参加常朝。常朝议事具有决策性,一般是国家*务决策,在常朝会议中皇帝对于需要进行定夺的事务会让大臣各抒己见,听取朝臣建议,最终做出决策。

常朝具有自身特点,正是由于常朝召开的相对固定性,参加朝臣的相对广泛性,才更显示常朝在汉代*治上体现的的积极作用,减少议事的决策失误,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稳定发展。

02西汉皇权加强的主要形式:内朝

1.汉代内朝官

武帝时期的内朝成为国家大*决策的中心,出现了一批能出入内朝参*议*的官员中朝者,东汉参与省中议*人员与西汉不同,主要是皇太后、外戚、宦官。

汉武帝时期进行重要决策的权利转移到内朝中,参加内朝的人员主要是大司马大将*及侍中、常侍、散骑等加官。这些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员都是在皇帝身边比较受宠的人,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他们不属于三公九卿系统,也不同于为皇帝日常寝食服务的仆役。他们本职主要是议论*事、谏诤拾遗、作为皇帝顾问、宿卫皇宫保护皇帝安全等,与皇帝关系密切。

参加内朝人员除了汉书刘辅传中颜师古引孟康注的范围外,加官是内朝官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言语为职,谏诤为官的官员,像大夫、博士、议郎等也可参与内朝议*。

2.汉代内朝召开地点

内朝议事具有重要性,其召开地点具有私密性。东汉议事决策地点有章德殿、崇德殿、宣德殿。出现情况多样,南宫、北宫都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对东汉宫城布局及南、北宫宫殿群中宫殿位置不清楚所致。而陈苏镇曾对东汉南、北宫进行过详细考证。

陈苏镇首先明确提出,南宫中存在东西宫、北宫中同样存在东西宫。东汉皇帝居东宫、皇太后居西宫。而南北宫中的东西宫又分布着相应宫殿。经过考证陈苏镇进一步提出了南宫中东宫主要有云台殿和玉堂殿且云台殿是南宫前殿,西宫主要有嘉德殿,是皇太后居住地。北宫中的东宫主要有德阳殿和章德殿,且德阳殿是北宫前殿,崇德殿是皇太后居住地。

并且进一步推测了北宫中宣德殿与章德殿应是统一宫殿的关系,及南宫中安福殿疑似宣德殿,宣德殿改建后叫玉堂殿。依据后汉书史料中出现的议事地点,结合陈苏镇对东汉宫殿位置考证可见东汉内朝议事场所应是北宫中章德殿及南宫中玉堂殿。

3.内朝召开的灵活性

内朝召开相对频繁,其灵活性来自于当权者,内朝召开地点的私密性,参加人员的亲近性,也使内朝召开的灵活性更突出。

03皇帝施*礼仪的主要形式:大朝会

1.汉代大朝会参加人员

典礼性朝会在两汉召开规模较大,主要是彰显国家威仪。参加人员庞大,一部分是两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员,还有部分是臣服汉朝的周边少数民族代表。他们都有资格参加大朝会。

2.汉代大朝会举行地点

汉代大朝会举行地点多在前殿,西汉单宫城制结构中,多在未央宫前殿举行大朝会,东汉双宫城制情况下,大朝会举行地点在南、北两宫前殿轮换举行。

3.汉代大朝会举行时间

汉朝建立之初,叔孙通奉汉高祖之命制定大朝礼仪。第一次举办大朝会选择在汉七年十月朔,汉七年长乐宫建成,十月朔是岁首。十月朔作为岁首是对前代的继承,秦代就是“朝贺皆自十月朔”汉武帝时期改用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但“至于十月朔,犹常享会”仍在十月举行大朝会庆贺。东汉时期大朝会举办时间,为岁首元旦。

04汉代朝会的影响

1.汉代朝会体系对内稳定对外震慑的作用

决策性朝会集思广益减少当权者决策失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最高利益。礼仪性朝会彰显皇帝威严与尊贵、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维护汉朝周边和平产生积极影响。

2.汉代朝会体系被后世继承并发展

朝会在汉代确立后,魏晋对其继承,还对其召开时间进行改革,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朝会继续发挥它决策更具科学性,维护统治者利益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苏ICP备17026855号-2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