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
2023/4/2 来源:不详据北京市*府网站18日消息,北京市财*局发布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的报告。全文如下:
关于北京市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的报告
北京市财*局局长 吴素芳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府委托,现将北京市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预算执行情况
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积极财**策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和财*管理工作,为首都经济社会稳步恢复发展提供有力的*策和资金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年,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本市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综合收入减少及新增*府一般债券资金、中央抗疫特别国债等情况,本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发生变化。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我们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了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整方案。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下降5.7%;加中央返还及补助、地方*府债券等收入.7亿元,收入合计.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亿元,下降3.6%;加上解中央、地方*府债券还本等支出.6亿元,支出合计.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亿元,下降9.2%,完成调整预算的.9%(超收收入56.7亿元,全部转入预算稳定调 金);加中央返还及补助.6亿元、区上解.5亿元、地方*府债券收入.4亿元、调入资金.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划入20.0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 金32.8亿元、地方上年专项*策性结转使用22.7亿元,收入合计.9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0亿元,下降4%,完成调整预算的%;加上解中央支出.3亿元、对区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0亿元、地方*府债券还本.7亿元、地方*府债券转贷支出.4亿元、地方专项*策性结转下年使用59.6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 金80.9亿元,支出合计.9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市级预备费支出50.0亿元,主要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京蒙京冀对口帮扶等方面。
年,市对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0亿元。其中,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0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推动各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推动各区教育、农业、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项目实施。
3.市级主要收入科目执行情况。
税收收入.6亿元,下降4.3%。其中,增值税.4亿元,下降6.2%,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工业增加值下降、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策等因素影响,完成调整预算的98.8%;企业所得税.4亿元,下降1.6%,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企业利润下降、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策等因素影响,完成调整预算的%;个人所得税.1亿元,下降9.2%,主要是实施新的市区收入划分改革*策,向区级让渡收入,完成调整预算的97.8%。非税收入.1亿元,下降30.8%,主要是国企上缴利润少于上年,以及积极落实涉企收费减免等*策影响,完成调整预算的%。
4.市级主要支出科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主要用于落实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现常住人口入园率85%、普惠覆盖率80%目标,加大疫情期间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纾困帮扶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高校、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美育教育。推进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高校“双 ”建设和分类发展,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发展和科研水平提高。改善各类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学校办学保障条件。及时拨付学生资助资金,避免困难学生因“疫”失学。继续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建设。
科学技术支出.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3%。主要用于支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碳基集成电路研究等基础前沿类项目和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持防治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科技攻关研发项目,为首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加大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通信等领域投入,支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持启动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推动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支持市属科研院所及社科单位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学技术奖励奖金,培养首都科技人才。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3.8%。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文物修缮、“投贷奖”等项目未按计划任务量实施,相应减少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运转,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活动。支持 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市属文艺院团发展。推动中轴线申遗和“一城三带”重点文物保护,支持正阳门箭楼、香山二十八景等重点文物修缮维护。继续实施“投贷奖”联动机制,支持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缓解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惠民文化消费券、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基金等*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实体书店、电影等行业渡过难关。支持全民健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冰雪运动普及,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经费保障。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4%。主要用于发放76万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津贴,安排4.2万张社会办养老床位运营补贴,新建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支持朝阳区开展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石景山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落实*队移交地方*府的离退休等人员生活、医疗待遇,为退役士兵集中补缴养老保险。保障残疾人就业、康复和帮扶救助。
卫生健康支出.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主要用于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支持病患救治、核酸检测、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等疫情防控工作。核酸日检测能力近80万份,负压救护车由疫情前34辆增至辆。完成地坛、医院应急改造,储备病床超张。医院发热门诊提升改造,提高应急处置、患者收治能力。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医院信息化和设备水平。提高社区卫生人员待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和药品研发支持力度。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特扶制度,保障农村和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利益。
节能环保支出.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主要是为应对疫情影响,本市下调燃气价格,供电企业成本下降,补贴资金减少。支出主要用于提升中心城区污水治理能力和防汛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城市排水工作安全稳定运行。支持地面公交新能源车辆运营和纯电动出租车推广应用,促进交通行业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给予15家发电企业*策性补贴,满足群众用电需求。
城乡社区支出.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主要用于保障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及市郊联络线、新机场周边等重点地区开展环境整治提升。聚焦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等重点地区,落实电力架空线入地工作任务。支持全市个街道乡镇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占全市乡镇数的90%以上。完成新一轮条背街小巷治理提升工作。
农林水支出.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6%,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工程项目延期,相关支出减少。支出主要用于提高低收入农户“三保障”水平。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做好本市“菜篮子”生产保供。支持南水北调调水及万家寨引*生态补水工作,保障全市水资源及供水安全。开展市属河道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保障防洪安全和水环境安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落实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农村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
交通运输支出.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主要用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战略,保障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等相关交通建设工程。对巡游出租车进行补贴,保障疫情期间群众乘车需求。落实公共交通优惠票价*策,对地面公交进行*策性补贴。支持轨道交通、市郊铁路等运营补偿,保障群众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公共安全支出.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主要用于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推动*法部门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推进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建设,加强派出法庭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援助其他地区支出47.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5%,主要是按照中央及本市对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的有关要求,开展对河北、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区的对口帮扶工作,助力73个贫困旗县全部脱贫摘帽。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2.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3%。主要用于发放北京消费券,开展北京消费季系列活动,鼓励商业品牌在京设立首店或旗舰店,助力消费市场恢复。提升本市外贸“双自主”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创新发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支持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成功举办。
住房保障支出22.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主要用于支持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推进城市副中心重点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6.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2%。主要用于防疫物资购置、生活必需品增储及疫情期间保供稳价等工作,以及森林消防、航空救援、地质灾害防治等应急体系建设。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8.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4%。主要用于粮食、肉蛋、蔬菜、副食等生活必需品和应急物资*府储备,维护市场稳定。
(二)*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年,综合本市新增*府专项债券资金、中央抗疫特别国债等情况,本市*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规模增加。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我们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了市级*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调整方案。
全市*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亿元。加地方上年专项*策性结转使用、新增*府专项债券资金、抗疫特别国债等收入.4亿元,收入合计.8亿元。*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亿元;加地方专项*策性结转下年使用、债务还本等支出.3亿元,支出合计.8亿元。
市级*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超收收入56.0亿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加地方上年专项*策性结转使用15.9亿元、区上解收入.3亿元、专项债务收入.8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收入.0亿元,收入合计.9亿元。
市级*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加调出资金33.6亿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4亿元、债务还本.5亿元、*策性结转下年使用61.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调出资金67.6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支出.4亿元,支出合计.9亿元。
市级*府性基金预算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土地储备开发、城市道路和综合枢纽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对应的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主要用于基本建设项目。彩票销售机构业务费支出主要用于保障福利彩票、体育彩票销售机构正常运转。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滑雪滑冰场所提供用水用电补贴,帮助体育企业渡过难关,支持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举办迎冬奥、乒乓球等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等。国家电影事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影院疫情补贴等方面,帮助电影业渡过难关。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0.8亿元,加上年结转收入9.4亿元,收入合计90.2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5.4亿元,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23.6亿元,结转下年使用11.2亿元,支出合计90.2亿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0.3亿元,完成预算的.2%(超收收入5.9亿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主要是年企业利润完成情况超过预期;加上年结转收入2.5亿元,收入合计72.8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6.9亿元,完成预算的%;向一般公共预算调出资金20.0亿元,结转下年使用5.9亿元,支出合计72.8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用于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剥离市属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支持市属国有企业疫情期间帮扶中小微企业,促进社会复工复产;鼓励引导市属国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积极参与和承担首都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年,本市积极落实国家阶段性减免缓社会保险费*策,当年社会保险费减收明显,低于年初预期;坚决执行国家用好社会保险基金推动稳就业保就业等*策,当年社会保险支出超过年初安排规模。综合以上,全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较年初预算发生变化,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我们按要求编制了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调整方案,并已按程序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亿元,当年收支缺口.2亿元,主要是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社会保险费等*策,为企业减轻负担。当年收支缺口通过滚存结余弥补。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7%;当年收支缺口.7亿元,通过滚存结余弥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是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初步汇总的,在地方财*决算编成后,还会有所变化。因部分项目据实列支、预备费按照具体支出事项分别列支到相应科目等因素影响,各科目执行数据与预算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情况及相关说明详见《北京市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
(五)年推进财税改革及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年,全市各级财*部门全面贯彻《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北京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认真落实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市人大财经委的审查意见,围绕市人大审议年预算时提出的“全面落实国家新出台减税降费*策、加强财*资金统筹、提升财*资金效益、防范化解财*金融风险”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结合北京常态化疫情防控新要求,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坚持精打细算,进一步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益,为首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等各项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财税*策支持和综合财力保障。
1.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增效实施积极的财**策。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策。为应对疫情影响,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亿元(其中影响地方级收入近亿元),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二是持续做好财源培育工作。积极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实施财**策公平竞争审查,完成余件财*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策环境。综合运用*府采购等*策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小微企业*府采购份额达到80%以上。不断加强企业走访服务,吸引一批优质财源、行业头部企业落户本市。制定“五新”*策资金保障方案,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围绕“两区”“三平台”建设,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财*增收动力。
2.强化财*资金统筹,对冲疫情减收影响。一是加大*府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各类财*资金统筹力度。全年累计发行新增*府债券.0亿元,重点投向环境保护、交通、农林水利等领域,以及副中心、科学城、新机场等重大项目,拉动有效投资。积极争取亚投行首笔对华人民币主权贷款14.0亿元,用于保障疫情防控。二是支出有保有压、聚焦全市重点。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等重点支出,设立“疫情防控资金池”,用于医药物资储备、防控设备设施和防护物资购置等;建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和疫情防控。全年累计压减市级部门会议费、培训费、出国(境)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及非刚性非重点项目资金.0亿元,收回不需再安排的支出.7亿元,压减节约的资金一方面用于对冲疫情减收影响,另一方面用于聚焦保障全市性重点项目。三是强化财**策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策工具“组合拳”,从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扶重点人群和稳定城市运行等方面,积极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帮扶企业克服经营困难。
3.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财*改革,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一是严格落实好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部门预算,将二级预算单位纳入预算编制上会审议范围。二是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印发《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府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财*部门作为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三是不断深化*府采购改革。以市*府名义印发《北京市深化*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清理*府采购领域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要求市级试点部门提前向社会公开采购意向,提高*府采购透明度。四是持续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对行*运行、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27个项目开展全成本绩效改革的基础上,继续向*府投资、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拓展,切实提高财*资金使用效益。五是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国有资产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加大授权力度、梳理整合现行规定、明确细化操作细则等措施,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国有资产全链条管理。
4.坚持适度均衡并向重点区域倾斜,支持各区加快发展。一是实施新的市区收入划分改革,将成长性较好的个人所得税由市级收入调整为市区共享收入,全年市级向区级让渡收入.5亿元,不断增强区级财*保障能力。二是统筹各项资金来源,加大对各区转移支付力度。用好中央下达的抗疫特别国债等直达资金.4亿元,全部直达各区,并向投资建设任务重和受疫情影响大的区倾斜。全年市级对各区下达抗疫特别国债以及市对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达到.4亿元,较年市对区转移支付规模增长6%,重点加强基本民生、科技创新、污染防治等领域资金保障,支持核心区控规落地、中心城优化发展、新城承载力提升、生态涵养保护等工作。三是加大新增地方*府债券向各区倾斜力度。区级新增*府债券资金占全市总量一半以上,支持各区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领域发挥*府投资撬动作用,有效支持各区补短板、惠民生、扩内需。四是提高各区库款调度额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对于库款保障水平偏低的区,及时调度资金予以保障,缓解基层收支矛盾,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
5.加强监督管理,积极防范化解财*风险。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深入开展全市行*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国有资产清查、产权登记工作,摸清市级单位房屋土地等重点资产管理情况。二是健全地方*府债务管理机制。出台《北京市*府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试行)》,作为 由省级层面印发施行、全面规范专项债券管理工作的*策文件,健全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三是丰富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内容。将项目库、预算指标、预算执行等数据实时推送至联网系统,主动接受代表监督。四是加大审计问题整改力度。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市级部门未完成整改的,一律不安排预算。
各位代表,年,全市财*收支实现平稳运行,保障了首都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财*运行和改革工作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对财*收支的影响还需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