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德国*子与日本*子,到底哪个更邪恶
2022/10/2 来源:不详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回到上篇的问题,德国*子和日本*子谁更邪恶?
答案肯定是德国*子,因为区别于系统性执行种族灭绝的德国法西斯,日本人更像是*纪崩坏到耸人听闻的地步。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边是处心积虑的制定战略战术要杀你全家,烧你房,占你地。另一边没有处心积虑,就是普通打,却依然兽性大发的烧了你房,杀了你全家。这就不是处心积虑了,这是丧心病狂了!
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恶,一种是理性的,逻辑的,制度的恶,而有逻辑的恶,才配得上“邪”这个前缀,因为毫无逻辑的兽,是配不上“邪”的,那是单纯的兽欲之恶。
这种说法当然不严谨,因为如果这样对比,你就不能说德国人丧心病狂了。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里就有一段辛德勒站在山上观看犹太区纳粹士兵大屠杀的戏,片中的纳粹士兵就有那么点丧心病狂。我知道你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红衣小女孩,她穿梭在各种屠杀场景中,毫发无伤, 躲了起来。这是一个艺术处理镜头。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士兵把犹太人排成队,5个一排,然后一枪毛瑟打过去,倒了叁。剩下两个补枪。
这些镜头很震撼,但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肯定做过艺术处理,比如那个红衣服穿越屠杀区却毫发无伤的女孩儿。只能说这场戏本应该是逐次升级后的产物,却出现在了电影前半段,不管是德国人还是苏联人,都避讳在闹市区这么干,影响太坏。
回头看看日本人在南京!体会一下什么叫兽性大发。
所以你能看见波兰人黑苏拍的《卡廷森林》,也是偷摸的把人押到森林里开干。
但也不能说斯皮尔伯格拍的这个场景就一定不会出现。因为它的设计是犹太区,纳粹*人是在犹太区里面进行的所谓“清理”行动,事先是疏散了强壮劳力的,目的是对老弱病残的“清理”,逻辑上说得通,只是拍出来太震撼。倒是疏散劳力时会计半天摸不出证件被吓的不轻的细节倍感真实。
我更喜欢另一部大屠杀电影《钢琴师》,它对于犹太区和大屠杀的表现没有《辛德勒名单》那么油腻,主角躲进犹太区之后还在窗口目睹了抵抗组织和纳粹*人之间进行的一次微型战争。尤其是街上那具被击毙的尸体让人印象深刻。
这和《辛德勒的名单》里那场纯粹的清洗式屠杀还是不一样的,只有和抵抗组织进行战争的烈度下,才应该出现这样的在闹市区的屠杀。
逻辑上是这样。也应该是这样。
不是吗?
不是吗?
你真的觉得不是吗?
那恭喜你,你见识了什么叫做洗脑。
我上面不是没有提醒过你,想想日本人在南京干了啥?
日本人有大屠杀*策么?没有,但他们有大屠杀。是只有南京的日*这样的么?不是,甲午战争时期在旅顺他们就这样,整个旅顺城杀的没剩几个人了。这都三代人了,从明治到昭和,日*的禽兽程度不曾改变。禽兽讲什么逻辑?
德国人表现的遮遮掩掩的 目的是为了掩饰,因为虽然它确确实实制定了种族灭绝*策,却只是要灭绝犹太人而已。波兰人等斯拉夫民族他们还是要统治的。他们顾及的是这些被统治民族的感情,让他们不至于反抗。
日本人在中国没有这种顾虑,他们的占领区没有其他民族。
何况,*纪问题,个人作风问题,又不是日本人独有的,日本人确实劣迹斑斑,但也不能说德国人就都是白莲花吧。怎么德国人就不能在闹市区*纪涣散一回。
但是德国人邪恶在,他们制定了法律,规范了制度,切切实实的进行了种族屠杀。
日本人怕是想都没想过。
不是日本人有多高尚,欧洲情况特殊,民族复杂,土耳其在亚美尼亚就搞过种族灭绝式屠杀,加上犹太人在宗教上和社会上背负的原罪,纳粹的思想并不是原创,但万湖会议制定的*策是实实在在的原创。
而中国当时有四亿人,历来都是天朝上国,人是不可能杀完了,这才是日本人想都没想过的原因,因为不可能。
这并不影响他杀光旅顺整城人的恶。毕竟中国人是杀不完的,但旅顺城里的人命是有数量的。
单纯因为*纪引起的恶,和制度之恶,谁更坏?
那就要仔细了解一下第三帝国的最终处理方式诞生的过程。
《万湖会议》。
李老湿曾经介绍过,一起职场教科书一般的会议。
但李老湿没说的是,万湖会议的性质。(编按:其实,我说了的。)
这不是一场*策制定的研讨会,而更像是传达最终处理决定的“通气会”。
至少德版是这样。
而肯尼斯·布拉纳的英版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剧本写的有点问题。
实际上真实的“万湖会议”连带茶歇也就开了两小时,这么短的时长要制定详细且复杂的*策是不大可能的。因此不是万湖会议研究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德国国内,达濠集中营早就存在了。万湖会议只是最终拍板了*策。连制定都谈不上。
万湖会议另一个谬误是,它不是一场纳粹高层战略会议。
没有那么高层级。看他的出席名单就知道。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会议主持人、*卫队上将、帝国保安总局局长、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代理总督);阿道夫·艾希曼(会议秘书、*卫队中校、犹太人事务办公室主任);奥托·霍夫曼(*卫队中将,*卫队种族和安置主要办公室代表);海因里希·缪勒(*卫队少将,帝国保安总局第四局长,即盖世太保总负责人);弗里德里希·威廉·克里青格(帝国总理府国务秘书);约瑟夫·布勒博士(波兰总督府国务秘书);罗兰德·弗莱斯勒博士(司法部国务秘书);威廉-施图克特博士(内*部国务秘书);格奥尔·Leibbrandt博士(东方领土事务部代表);阿尔弗雷罗·迈耶博士(东方领土事务部代表);马丁·路德博士(外交部日耳曼事务司司长);埃里希·诺伊曼(“四年计划”办公室代表);卡尔埃·伯哈德博士;鲁道夫·兰格博士(*卫队少校,*卫队拉脱维亚负责人)。
其中主持人莱因哈特·海德里希还有个身份李老湿没写,就是*卫队全国副 ,上面还有个全国 希姆莱。就是帝国的毁灭里叛逃导致希特勒妹夫被杀的那个。
海德里希是在场职务 的长官,也就是个*卫*次官。
参会的*府代表,也就是电影里穿土*色制服的艾希曼,连部门次官都不是,基本是各部门的秘书。倒是盖世太保派了 负责人来,但盖世太保也就是帝国保安总局“第四局”而已。他上面还有个帝国保安总局局长卡尔登布隆纳。所以这个级别更低,连个次官都算不上。
从这群人的级别就能看出,这帮人不是*策制定部门,而是执行部门,他们要制定的,不是*策,而是*策的“实施细则”。
他们决定不了大方向,但可以在具体问题上做主。
因此不要把《万湖会议》的格调定的那么高,不是这些人做主了屠杀犹太人的“最终决定”,但将这个“最终决定”落实到地面的是他们。
历史上的万湖会议只留下了一本小册子,拢共才15页,据说一共才印了三十份,目前只留下了编号16的外交部版本。你能在现在大屠杀电影中找到的各种*策都能在里面找到,比如划定犹太区,就像德版结局里海德里希命令的那样,这份会议纪要还是在文笔上进行了修饰,比如一部分犹太人“必须获得相应的待遇”,新老纳粹们不承认万湖会议的存在,认为这是美国人编造的把戏。
但参会的重要人员阿道夫·艾希曼承认了会议的存在,并且还说会议纪要修饰的有点过头,其实与会人员的发言更加的“激烈”,并且公然的为大屠杀的可行性做了探讨。
就是这发言客观上奠定了英版《阴谋》和德版《万湖会议》的区别。
就在于对这个“激烈”的度的把控。
两者的选择是不同的。
英版选择了放弃羊皮,直接将狼送上眼前,反正纳粹分子没机会讲话,怎么妖魔化怎么来。这么做符合一部分人的审美趣味,但也容易玩脱,主要看导演水平的高低。
典型的反面例子是我国的喜剧大片《举起手来》。里面德艺双馨的潘长江老师饰演的日本小兵,斗鸡眼,罗圈腿,脑子还不好使。这个角色塑造得相当成功。咱必须点个赞。
前提是 只有他一个人这样。
我并不反对找中国最 的喜剧表演艺术家创造一个工具属性极强的人物,事实上你们也可以看出潘长江老师在这部电影里是独立存在的,有他没他不影响剧情。他演得也很卖力。这个工具人的存在就像冰河世纪里那只找松果儿的松鼠。
但《举起手来》还设计了整队日*趴在地上吹土排雷,整队日*吃猪食的情节,虽然是喜剧片吧,但这么妖魔化敌人就有点用力过猛了。
交给潘长江老师一个人发挥不好么?这就是编剧问题,这就是导演的问题了。
英版《阴谋》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只是没有《举起手来》这么扎眼。
如果说德版《万湖会议》是职场教科书的话,英版《阴谋》在职场这个环节上就显得有点假。
比如身穿*色制服的*府人员艾希曼,那是一方大员,总督级别的人物,开*段子就当可以理解吧(其实我不理解,但杜帅说他理解,那我尊重 意志。)但对同样参会的*府经济部门负责人那么鄙视就显得很假了。那可是四年计划的负责人,妥妥的经济部门大员。
同时这个饰演诺依曼的演员表现似乎就想着把自己推销出去,丝毫没有四年计划负责人的样子,参会时也一副谄媚的狗奴才样儿。
如果你没看德版《万湖会议》,你都不能理解这个人是来干啥的?为什么要邀请他来?
整部《阴谋》都是这样的调调,他们似乎只有一个提纲,我们来开会是为了屠杀犹太人,然后开开*腔,骂骂娘就过去了。也就是饰演海德里希的肯尼斯·布拉纳和饰演阿道夫·艾希曼的斯坦利图奇有那么一点角色建设,而且这种建设更多是心理上的,注意,是心理上的,而不是职务上的。
两位演技大牛努力的通过各种心理建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恶魔,通过各种微妙的细节,比如对一个摔了盘子的服务员的惩罚之类的鸡毛蒜皮的破事儿。如果你没有看过德版《万湖会议》,当个普通好莱坞无脑大片看,也许有那么点意思。
但如果你看过《万湖会议》,再看《阴谋》,就能感觉到英国人这个剧本的格局真的太小了。
这其实也是英美电影的基本思想,先确定一个首恶,那能且只能是在场 官员海德里希,然后再给他使劲的编戏来塑造它的恶,而这种恶,只能是暴虐,走传统的暴君形象。
就和迪士尼童话里的恶龙一样。
但我们并不是孩子啊!
当你意识到犹太人事务办公室主任艾希曼应该不屑于去跟一个服务员较劲的时候,你就能理解我看到这个场景时有多不适了。
德版《万湖会议》玩的并不是人为塑造恶魔的套路。他的手法也符合历史,他塑造的并不是参会人的心理,而是职务。
每个人的心理都不屑于被塑造,除了司法部国务秘书罗兰德弗莱斯勒博士!
他是全片 有心路历程建设的人。
也是整部电影里最邪恶的人。
除了他之外包括海德里希在内没有一个人的心理被塑造过,他们都是工具人,履行职务行为。另一个有表达出些许人道倾向的是总理府秘书克里青格,在电影里他是个谦逊的老者。
这两个人在剧情设置上是留给观众的坑,神来之笔。
英版《阴谋》是从服务员摔了一跤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开始的,给整个会议带来了一阵压抑感,随后又经过与会人员令人发指的荤段子和低素质把整场万湖会议整的格调怪怪的。仿佛是地狱中小*们的一次乖张聚会。剧情重点一直飘忽不定,你搞不清楚究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