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悖论看似感觉良好,争议如影随形

2023/1/28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1226/6745010.html

该不该对志愿行为进行回报激励?

最近几年,梁会兰外出参加培训和会议,常常听到人们谈论“时间银行”。

45岁的梁会兰是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的负责人,19岁时,她就在工作之余,去社区做志愿者,按那时的说法,叫“学雷锋小组”。社区里的大爷大妈遇到了事都找梁会兰,她成了社区的“红人”。年因企业改制下岗后,梁会兰没有继续找工作,留在社区帮扶孤寡、空巢、残疾老人。

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并按一定的标准记录储存服务时,等到志愿者年老时,可提取积累的服务时间,用来兑换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梁会兰对时间银行的认识也是停留在概念上,这些年来,她在社区服务过的老年人超过位。

舶来品的本土实践

时间银行是舶来品,国内外专家学者认为时间银行的雏形来源于日本。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日本*府养老福利*策中,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府负担过大的缺陷逐渐显现。年,水岛照子组织成立了志愿义工网络,将家庭妇女等组织起来,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但在实践中发现,比起年轻人,老年人之间的互助效果更为显著。

72岁的KunioOdaira(中)是日本横滨一家养老院的名护理人员之一。一半以上的员工超过60岁。图/华盛顿邮报

年,美国学者埃德加·卡恩(Edgar·Cahn)正式提出“时间银行”的概念,他最初将时间银行中流通的虚拟货币称为“时间美元”,以作为一种可以鼓励和奖励建立强大、有弹性社区的一种交换中介。卡恩认为,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劳动的价值只能用时间来衡量,同等时间的任何劳动都是等价的。

因此,他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与互惠共享模式,即“以劳动为计量标准,将人们每次参与志愿活动的服务时间存入个人的时间银行账户,待自己需要服务时再从时间银行中支取,接受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务”。在这种模式下,时间银行将“时间”和“公益”挂钩,倡导社区成员把闲散时间加以积极利用,帮助有需要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以虚拟货币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并在有需要时兑换成服务。

20世纪90年代末,时间银行被引入中国内地,开始走上本土化道路。上海是 个吃螃蟹的城市。年7月,上海虹口区和静安区试行“时间储蓄”模式的互助服务。此后,广州、北京等地相继建立了时间银行机构,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实践经验不足等因素,成立时间银行的机构普遍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不高,多数机构经营困难被迫倒闭。

梁会兰和“会兰孝亲敬老服务队”的志愿者在走访社区老人。

的数据显示,时间银行已在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全球有超过家时间银行机构。

不同于国外时间银行的发展多以社会组织主导,国内时间银行的发展主要依托*府支持。年,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明确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等事项。年,*部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一批*策的出台,加速了时间银行在国内各地“开花”。以互助养老为主要功能的时间银行模式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条探索路径,越来越多地受到多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苏ICP备17026855号-2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