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51VR李熠51SimOne自动驾

2023/6/23 来源:不详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4023356023855&wfr=spider&for=pc

12月18日51VR在上海国展洲际酒店召开发布会,51VR创始人兼CEO李熠对公司过去一年来在产品、应用和生态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了汇总更新。

51VR创始人兼CEO李熠

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是51VR三大产品业务之一。年12月18日,51VR对外发布了51Sim-One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一年过去,51Sim-One在企业用户市场产生了哪些反响?什么才是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在发布会后,汽车之心对51VRCEO李熠做了专访,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先来了解一下51Sim-One的产品细节。李熠在发布会上提到了一个词:全要素场景,并特别强调这个词会贯穿演讲的始终。对于51Sim-One平台来说,「全要素」意味着对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的完整覆盖。

51WORLDEC3地球克隆计划3发布会现场

具体而言,51Sim-One涵盖了对道路地图、动态交通流与场景库、多传感器仿真、车辆动力学仿真、自动化测试与云端计算等多种仿真与测试技术。

在发布会现场,51VR联合上游客户商汤科技展示了基于Cityscape真实数据集和51Sim-One仿真数据集的对比。

该实验使用51Sim-One生成的高质量的24万张仿真图片及自动化语义分割标注来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并使用真实Cityscape验证集作评价,在平均交并比得分及像素精确度得分这两个关键指标上,51Sim-One仿真数据集相比Cityscape真实数据集的误差已经控制在10%左右。

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51Sim-One示意图

但两种技术背后的成本和效率差距却不止于此。「同样的数据标注或类型,真实场景测试,你需要去采集和进行标注处理,虚拟测试集,可能会生成更多可控的动态场景与环境气候,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去生成数据集。」李熠表示。

除了商汤,51VR助力千方科技打造的新一代智慧交通数字孪生云控平台,助力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打造的城市微观实时交通流还原及单车级仿真模拟等产品背后也都应用了51Sim-One的共性技术。

以商汤、广汽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为样板,51Sim-One在推出一年后先后进入了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两大市场,一如当初李熠规划的那样。我们好奇的是,这家年轻的公司都做对了什么?

李熠谈到了仿真测试行业的几大痛点,首先是「技术集成度不高」,包括环境建模、传感器建模、交通流仿真、场景库建立与自动化测试等在内面面俱到的全能型玩家很少;其次是「自动化程度不足」,一个项目要3-6个月甚至更长,而效率和成本直接挂钩;最后是「运行算力有限」,由于3D仿真数据的规模过大,大多数仿真测试平台都很难在成本可接受的算力工具上流畅运行。

实际上,上述三个问题可以汇总为一个问题:技术不够成熟。

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路径,李熠在采访中透露,51VR在过去两三年中投入了几百个工程师在核心仿真测试平台的研发上。包括来自车辆工程、软件工程学科、计算机图形学科、物理学、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交通管理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不同行业背景的人才先后加入。

一个团队扩张的小细节是:年年底VR(头显)领域出现资本寒冬,51VR团队借此扩张,如今上海团队有1/3是当时招揽的。

51VR的技术在人才聚拢后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传感器仿真与硬件在环为例,51Sim-One支持通用或定制需求传感器的多路仿真,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在内的多种传感器都提供了丰富的仿真工具。

摄像头:提供包括RGB图、场景深度图、2D/3D包围盒、语义分割图、实例分割图等仿真数据;支持对摄像头识别算法作SIL和HIL测试和评价。激光雷达:提供带强度和噪声的点云原始数据、语义分割点云和识别物的3D包围盒。毫米波雷达:支持目标级和回波级仿真,返回结果包括识别目标物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角度和RCS等。李熠谈到了51VR具备而其他公司不具备的东西,「我们的优势是我们的定位,我们作为第三方仿真服务供应商更加独立,更加放心地让上下游用我们。」李熠表示,有些公司在推销自己仿真产品的同时还会推销自己的算法,甚至推销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反观51VR会高度专注在计算机仿真模拟领域。51VR还做了一些别的工作来确保潜在客户「安心使用」。

从第一天起,51Sim-One就搭建了可扩展的分布式并行仿真架构,支持在单机、私有云和公有云等不同环境下部署。在做云渲染的时候,51VR做SaaS(Software-as-a-Service)层,这个策略在客户那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悉,51Sim-One运行环境已经为典型客户搭建私有云了。

51Sim-One最后一个契机来自「天时」。在当天下午的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分论坛上,来自北京航空航空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邓伟文教授分享了一个观点:在中国制造、互联网+等国家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中,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的核心战略。

这里的「一软」就涵盖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苏ICP备17026855号-2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