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
2023/4/16 来源:不详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591349.html
“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
吴国发
(年2月25日)
内容提要:“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概念。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以及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此都有论述。我们介绍这三个概念的出处、含义和来龙去脉,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结论。
关键词:哲学辩证法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对立统一规律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在《联共(布)*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说: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它所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是因为它对自然界现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方法、它认识这些现象的方法是辩证的,而它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它对自然界现象的了解、它的理论是唯物主义的。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推广去研究社会生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现象,应用于研究社会,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
“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概念。它们互相区别,又互相关联。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以及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此都有论述。我们详细介绍“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出处、含义和来龙去脉,并且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结论和推论。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一分为二”的论述
“一分为二”指任何统一体都可以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
中国古代几个思想家提出和阐述过“一分为二”这个哲学概念。
中国最早的思想家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里包涵“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最早明确提出“一分为二”的是隋朝杨上善。他在注释《*帝内经·太素》时说:“一分为二,谓天地也。”这里,“一分为二”指自然界分成“天”和“地”;又可以指“一分为二”是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
北宋邵雍所著《皇极经世绪言》卷七说:“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四象生矣……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这里,邵雍的“一分为二”是一个事物分割为两个的意思。
北宋张载说:“有象斯有对”。程颢说:“万物莫不有对”。程颐说:“天下无不二者”。他们讲的都是世界万物,“一分为二”。
南宋朱熹在说明“理一分殊”时认为:“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
朱熹在解释《两铭》的“明理一而分殊”时说:天地之间,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即“天地之化,包括天外,运行无穷,然其所以为实,不越乎一阴一阳两端而已。其动静、屈伸、往来、阖辟、开降、浮沉之性,虽未尝一日不相反,然亦不可以一日而相无也。”(《金华潘文公文集序》,《朱熹文集》卷七十六)又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化无穷。”(《语类》卷九十八)
朱熹上面的论述,既有“一分为二”(“一而分殊”),又有“合二而一”(“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朱熹已经悟出了辩证法的原理:对立的两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矛盾着的双方互相斗争,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于是形成无穷的运动。
(二)恩格斯最早提出“对立统一”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恩格斯最早提出了“对立统一”的理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在更切近地研究之时,我们看到某种对立的两极,例如正与负,彼此不能分离,正如它们彼此对立一样;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互相之间渗透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辩证法根据我们过去的自然科学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所有的两极对立,总是决定于相互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内。反过来说,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
上面就是恩格斯的“对立统一”理论。这种表述很明确,很清晰,不必再作解释。但是,恩格斯没有提出“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概念。
恩格斯坚持辩证法,应用“对立统一”理论,反对形而上学。
恩格斯说:“在辩证哲学看来,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都带有必然灭亡的迹象[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任何东西都是站不住脚的。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说:“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乃是个别的、不变的、固定的、永久如斯的东西,应当一个个地、彼此独立地受到研究。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是,否—否;除此之外,都是*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或是存在,或是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是自己而又是其他事物。正与负是绝对互相排除的;原因与结果相互间也同样是处于固定的对立中。”
(三)列宁对“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论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列宁最早阐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他还明确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概念和理论。
年,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的“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最早表述。
年,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主要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是它的,或特征)。”
这里,“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是“一分为二”的确切表述。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具体论述了“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吧?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名词在这里并没有特别重大的差别。在一定的意义上两个名词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列宁最早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
(四)毛泽东对“一分为二”的阐述和发展
在中国现代,毛泽东首次对“一分为二”进行了通俗的阐述和实质性的发展。
毛泽东有时把“一分为二”称为“两分法”、“两点论”。
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我们*的支部书记,部队的连排长,都晓得在小本本上写着,今天总结经验有两点,一是优点,一是缺点。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将来有将来的两点,现在有现在的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毛泽东选集》第5卷)
年11月15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讲话中说:“一点论是从古以来就有的,两点论也是从古以来就有的。这就是形而上学跟辩证法。”(《毛泽东选集》第5卷)
年3月12日,毛主席指出:“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体总要分解为不同的部分,只是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罢了。”“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可分的。”(《在中国共产*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年11月18,毛泽东在苏联莫斯科共产*和工人*代表会议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一分为二”。毛泽东主席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毛主席的这个讲话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标题是《*内团结的辩证方法》。
年在《加强相互学习,克服固步自封、骄傲自满》一文中,毛泽东指出:“共产*员必须具备对于成绩与缺点、真理与错误这个两分法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
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普遍认为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单位。毛泽东根据哲学原理,对此不以为然。
年1月15日,毛泽东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请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讲科学技术。当钱三强讲到原子核组成时,毛泽东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吗?”钱三强回答:“是这样。”毛泽东又问:“质子、中子又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这一问把钱三强难住了。钱三强停了一会儿说:“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泽东微笑着说:“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中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你们信不信?”毛泽东又自信地说:“你们不信,反正我信。现在,实验室里还没有做出来,将来,会证明它们是可分的。”
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对几个哲学工作者说:“世界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空间方面,宏观、微观是无限的。”
科学发展的事实正在说明毛主席论断的正确性:年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反电子等。
(五)方以智和杨献珍对“合二而一”的论述
“合二而一”最早由明末清初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年-年11月9日)提出,初见于《东西均》。
在方以智的著作《东西均》中,他说:“交也者,合二而一也”;“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两端中贯”。“所谓相反相因者,相相胜而相成也”。
这里,方以智已经提出了“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观点,强调了“合二而一”。
方以智认为,“合二而一”是以“一必有二”为前提,每一事物皆有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反相因,由此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
在《三征》篇中,方以智提出了交、轮、几的公式:“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贯合于几可征也”。这说明在事物矛盾运动中人们可以把握发展趋势,取得预期结果。
现代哲学家杨献珍(中央*校副校长)受方以智“合二而一”的启发,详细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合二而一”理论。
年3月,给高级*校61班学员讲授《唯物主义引言》时,杨献珍第一次使用了“合二而一”的概念。他说,事物既是“一分为二”的,也是“合二而一”的。
年11月,在给高级*校学员和工作人员讲授《认识论》时,杨献珍说:“对立面的统一、矛盾的统一的意思就是说,两个对立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学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要经常记住事物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地联系着的,经常记住在对立面的统一中去把握对立面。”
年4月,杨献珍在高级*校新疆班讲课的时候,进一步地发挥了“合二而一”的论点,把它讲得更加系统、更加完整了。下面是杨献珍在新疆班讲课时所说:
什么叫对立统一规律?中国有句古话叫“合二而一”。“合二而一”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简明表述。中国先贤哲学家提出了“合有无谓之元”,“不有两,则无一”以及“合二而一”的思想,……。在天地间没有任何东西不在自身中包含着存在和非存在。这里的“有”和“无”,同“阴”和“阳”这样的字眼一样,可作为符号看。……“元”即统一的意思,而“统一”则为不可分性的意思。“对立面的统一”,即对立面的两个东西本来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
对立物的统一,意即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或矛盾构成的,不是铁板一块,“一分为二”,“合二而一”,“二本于一”。在认识里,有“一分为二”这句话,同上句是一个意思。“合二而一”是世界观,“一分为二”是方法论。
辩证法不应当只讲斗争性,不讲目的性;不应当只讲“一分为二”,不讲“合二而一”。辩证法只提“一分为二”,不提“合二而一”,是只要斗争性,不要同一性。只讲斗争,不讲团结的理论,是阉割了辩证法的全面性,因此是打人的理论。
(六)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的来历
中国学者编著的哲学书籍说,唯物辩证法有“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他们还说,这三个辩证法规律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了。
笔者(吴国发)查阅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和恩格斯的哲学著作《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发现:黑格尔和恩格斯都没有明确提出辩证法的这“三个基本规律”。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哲学笔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哲学著作中都没有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提到了“否定的否定”和“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转化”,但是没有具体论述。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中说:“现时,发展观念,进化观念,几乎完全深入社会的意识,……,。发展似乎是在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式的、剧变的、革命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到质的转化。……,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而历史不断揭示出新的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彼此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这里,列宁又提到“否定的否定”、“量到质的转化”。但是,列宁没有说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斯大林的著作《论列宁主义》中的一章(年9月)和《联共(布)*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年10月),都名为《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基本相同。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斯大林详细阐述了量变质变规律,但是没有提“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是中国现代哲学家艾思奇,于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版之前,在年出版的《大众哲学》中,首次提出:唯物辩证法有三个基本规律,依次是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上世纪60年代之后出版的中国学者编著的哲学书籍中,把“三个基本规律”的顺序排列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七)赫拉克利特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前年)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赫拉克利特以朴素的形式提出并说明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他说:“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
他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远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万物皆流,无物常驻。”
赫拉克利特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生与死,梦与醒、少与老,是同样的东西。后者变化,就成为前者,前者变回来,则成为后者。”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的意思是: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流来的是新水。
赫拉克利特还从自然领域到社会领域,列举了诸如日与夜、饥与饱、疾病与健康、存在与非存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战争与和平等现象,说明统一物之分为两个对立面乃是普遍现象。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
恩格斯评价赫拉克利特的世界观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八)毛泽东论述“对立统一规律”
毛泽东认为,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不是平列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是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说: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有些学者认为:“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这是错误的观点。
在毛主席上面的论述中,“对立”、“矛盾着的对立面”就是“一分为二”;“统一”、“对立的统一”就是“合二而一”。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这就是说,“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不是平等的,“一分为二”是普遍的、绝对的,“合二而一”是暂时的、相对的。这是毛泽东的“一分为二”论与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论的根本区别。
(九)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阶级性、革命性
在阶级社会里,哲学及其辩证法是有阶级性的。
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资本论》,第一卷)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指出:“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哲学上的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
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联共(布)*史简明教程》第四章第二节)中说:“既然发展是通过内在矛盾的揭露,通过基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势力的冲突来克服这些矛盾而进行的,那就很明显,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完全自然的和必不可免的现象。这就是说,不要掩饰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矛盾,而要暴露和揭开这些矛盾;不要熄灭阶级斗争,而要把阶级斗争进行到底。”
毛泽东更加强调,要把辩证法与革命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
毛主席指出:“只有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反动的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学,不是把对立的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作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错误的看法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其继续统治目的。”(见年9月《红旗》杂志第16期刊登的文章《哲学战线上的新论战——关于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的讨论报道》)
年8月18日,在北戴河,毛主席与康生、陈伯达、吴江、关锋等人谈话。毛主席说:“有阶级斗争才有哲学。脱离实际谈认识论没有用。”“不搞阶级斗争,搞什么哲学?”“搞哲学的人以为第一是哲学,不对;第一是阶级斗争。搞阶级斗争,才搞哲学。”(陈侃章《吴江:亲聆毛泽东“关于哲学问题讲话”》,《文汇读书周报》第号,年4月4日)
(十)结论和推论
我们把上面的叙述总结一下,并进行推理,得到下列结论:
(1)“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和“对立统一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概念。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对立统一规律包涵“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意思。
(2)“一分为二”主要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任何统一体都可以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用矛盾论的语言,“一分为二”指事物作为矛盾着的统一体,有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分为二”还指在分析总结工作(项目进展、计划执行、战役实施)、看待人和社会群体的时候,既看到正面,又看到反面;既看到优点、成绩,又看到缺点、错误。这时,“一分为二”又称为“两点论”。
(3)“合二而一”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任何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都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二是指有相关性的两个事物在适当条件下可以组成,或融合,或产生,或变化为一个新的事物。
(4)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任何统一体,“一分为二”是普遍的,绝对的,贯穿始终的;“合二而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把“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并列为两个具有相同地位的哲学概念,甚至说“合二而一”是世界观,“一分为二”是方法论,是错误的。
(5)列宁说:“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最主要的特点”。毛主席更进一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并对“对立统一规律”做出精辟的解释。毛主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学者编著的哲学书籍把“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并列起来是不妥的。量变质变规律是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6)除了“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以及“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还有几个基本规律,笔者将在另一篇文章中阐述。
(7)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推进和发展都是与革命直接相联的。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解决革命中的现实问题,又在革命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当前,迫切需要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尤其是哲学研究者,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创新哲学理论,发展辩证法,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