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和销售总打架产销协同这3大乱象太普遍
2023/10/14 来源:不详李从悠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5821248283623986&wfr=spider&for=pc
内容来源:量子教育的精品课程《产销协同》。
课程老师:姜宏锋,优链学堂创始人,中国知名供应链实战导师。
大家好,我是姜宏锋,今天我们来聊聊产销协同的话题。
一、产销协同的3大乱象1.库存呆滞
首先说一个真实案例,有一家企业,市场部在双11策划了一个大型促销活动。
但这个活动没有及时知会供应链部门。等供应链部门收到消息时,时间已经很紧张了。
双11期间,供应商资源都很紧张。供应链部门用尽各种手段,好不容易才抢到了产能。
然而,市场部又通知说,活动平台没通过,临时取消。
活动取消,供应商生产的产品只能堆放在仓库。
但供应商不可能长期存放,就要求企业消化,企业也不太愿意担责。
一来二去双方就产生了争执,最后企业只得选择让步,想尽各种办法消化库存。
直到现在,这批库存还没清完。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企业都有发生,有的不仅会产生争论,还会上升到诉讼。
产销不协同,不仅会导致库存浪费,而且容易破坏跟供应商的关系,企业内部也会产生对立情绪。
2.贪污交期
①销售贪污交期
生产部门交货越慢,准交率越低,销售部门承担的压力就越大。
因为,生产部门无法准时交货,导致订单延误,销售就得承担客户的怒火。
销售出于自保,就会选择贪污交期。
客户要求30天到货,销售考虑到生产部门总是会延迟交货,就告诉生产部门,客户要25天交货。
但是,整个大生产系统存在着层层传递的效果。
生产部门会告诉采购部门,18天原材料就得到货。采购部门会催着供应商,15天必须就得把材料备齐……
结果,采购部门把原材料过早买回来,生产暂时用不着,只好放在仓库堆着。
生产把成品做出来,销售也说先放仓库,客户的订单有变化,要晚几天交货。
如此以来,企业库存和产能就出现了大量浪费。
企业产能是有限的,产能浪费就会导致更多订单延误。
由此进入了恶性循环,所有销售都在贪污交期。
②生产贪污交期
不止是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也会贪污交期。
销售部门问生产部门,某个产品生产出来要多久?实际上可能只要1天,但生产部门往往会说3天。
因为如果照实说,上级就会按照1天来考核,这样一来就无法兼顾异常状况。
为求自保,生产部门宁可说需要3天。
但这也是在浪费企业的资源。
3.销售频繁插单
销售插单是生产部门抱怨最多的问题。
生产希望稳定,但是销售插单也未必不是正确的选择。
现在是产能过剩的时代,销售好不容易拿下订单,生产部门理应配合。
但如果客户着急要,生产部门却不能如期交货,销售就只能下车间催生产部门加急。
好不容易生产结束,结果发现货还没有包装,只好又催包装。
包装完了准备发货,结果仓储部门又表示物流车要明天才能来。
一个订单,销售得自己下车间,从头跟到尾。
那么,销售插单、下车间指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很明显不是,销售越指挥,生产就越混乱,最后导致所有订单都在延误。
库存呆滞、贪污交期、销售插单,这3大乱象是很多企业经常遇到的产销不协同问题。
产销不协同,往往导致客户要的缺货,客户不要的一堆。
客户要的缺货意味着销售机会被白白浪费。
客户不要的一堆,意味着库存高涨,企业现金流日渐枯竭。
长此以往,客户不满意,企业利润低,现金流紧张,企业内耗严重,部门墙越来越厚。
产销不协同,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人又都是做恶者。
二、产销协同困难的5大原因产销协同如此困难,主要有5大原因。
1.供需双变
①生产为王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需求大,产能不足。东西只要生产出来,很容易就能卖掉。
这一时期,企业追求的是产能和效率,想尽办法激发人的积极性,扩大产能。也因此,生产部门就处在强势地位。
②客户为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日趋饱和,产能开始过剩,市场逐渐进入客户为王的时代。
然而,销售部门是以客户为中心,生产部门却因为外界信息接受较少,思维模式还停留在提高产能的阶段。
思维不同,矛盾也随之产生。
如果外部环境趋于稳定,企业还可以慢慢调整矛盾。
如今客户的需求量逐渐缩减,大部分产品都出现了产能过剩。
供需双变之下,加剧了企业产销不协同的矛盾。
2.部门利益冲突
很多企业,不同部门的KPI是分开考核的。
销售部门考核的是业绩,生产部门考核产品的产量跟质量。
这意味着,生产部门更愿意生产奖金最多的产品,而不是客户最需要的产品。
除了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采购部门也有个KPI叫降本。
为了降本,采购部门可能会过量购买原材料,选择质量不太好的供应商。
这就导致库存积压、产品质量下降。
这里还会涉及到一个认知:库存,到底是不是资产?
在财务准则中,库存属于资产。
因为财务准则建立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只要把原材料买回来,加工成品,形成库存,企业就能挣到钱。
如今产能过剩,产品生产出来不能立即卖掉,只能堆在仓库。
处理库存就得降价,持有库存就会产生成本。
因此,产能过剩时代,库存不应该是资产,而应该是负债。
很多老板会纳闷的问题:明明企业账面上有利润,但就是拿不出钱来。
原因很简单,钱变成了库存。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很难改变财务对库存的规则。
必须要在管理维度认识到: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它消耗着企业现金流。
3.架构、策略、流程不完善
①架构
初创企业,生产多少老板可以直接拍板,因此没有产销协同的问题。
等企业大一点,老板就跟不过来了。这时候会出现以销定产的情况。
以跨境电商企业为例,负责运营销售的部门会根据销售情况,直接列出采购计划。
但等到企业再大一点,以销定产也不适用了。
此时,供应链部门就会走到台前,联合销售部门进行产销协同。
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市场需求多变,销售计划预测不准,该怎么办?
供应链部门可以把需求管理经理派驻到销售部门,搭建销售计划预测系统,把架构搭起来。
②策略流程
那么,企业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流程,可以实现客户要就有,同时库存最合理呢?
在这里,企业常犯一个错误:试图用一套流程策略管理所有的产品。比如,接单-采购-生产。
这容易导致订单交期较长,无法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
企业应该基于客户、产品以及使用场景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流程。
4.人际关系的影响
由于产销协同的不完善,反过来也导致部门之间的冲突。
出现问题,部门之间只顾着相互甩锅,部门老大每次开会都要吵个面红耳赤。
最终冲突升级,由部门之间的小矛盾升级成两个职能的冲突,产销协同更加困难,导致企业丧失掉很多商业机会。
5.缺少沟通
很多企业的各个部门平时都是各做各的,只在SOP(销售运营计划)会议上有沟通。
这种会议参加人数较多,沟通时间比较少。
缺乏沟通,就会导致信息失真。
举个例子,供应链部门会经常做销售预测。
假如,某个SKU(最小库存单位),销售上个月预测需要3k,结果最后要了6k。
那供应链部门这个月还要备货,就要问销售部门:上个月预测要3k为什么最后卖了6k?这个月这个因素是否还在?
销售部门回答说,上个月搞了个促销活动,客户可能把后面几个月的都提前采购了。
得到了这个信息,供应链部门这个月就会减少备货。
如果没有得到这个信息,供应链部门一看上个月是6k,这个月至少要备6k,甚至还会加一点到7k。
结果,备的货全成了库存。
三、实现产销协同的5大步骤产销协同对企业盈利有着重要影响。
1.建立共同目标
要想实现产销协同,需要销售、生产和供应链等部门之间建立共同的目标:客户要,就有,同时库存最合理。
注意,这里的目标实际上包括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客户要。这是研发、产品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有。这是生产、供应链等部门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库存最合理。
这里,我没有提到“0库存”。VCUA时代下,不确定性增加,库存实际上是一种缓冲资源。
2.达成的4个步骤
要想实现共同目标,我这里分享4个步骤。
①明确产销模式
不同的产品适用不同的产销模式。
快消品适用备货模式。比如可乐,不可能说消费者点一杯可乐,还要先下单,等厂家生产出来再寄给消费者。
大宗商品往往适用订单模式。比如飞机,厂家不可能提前把飞机造好,等着客户上门购买。
②确定产品分类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性质。
比如,有的畅销,有的滞销。有的利润率低,有的利润率高等等。
不同的产品,应该用不同的备货模式来分类。
③确定各个类别的交期和库存目标
不同的类别,适用不同的交期和库存目标。
④制定各个类别的参数
给产品分类的标准取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可以是销量,也可以是利润率,或者是预测的难度。
3.计划流程的3部分
明确产销模式后,还需要建立销售-生产-采购的全链路计划流程。
计划流程图
如上图所示,计划流程一般分为3大部分。
①需求管理
该部分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