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表达原来表达可以有这些,后悔没有早知

2024/8/10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假设你在公司年会上,突然被主持人叫道,要说几句感言。

或者是聚会上朋友起哄,要你简单说两句,你会说什么?

此时的你,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几句台词,大脑会一片空白。

为了应急,也许会简单地学着和别人一样,说几句感谢或者祝福,在加几句未来愿景的话。

整个流程下来,发言平平淡淡,激不起一点水花。

发言到此结束,别人对你的印象也是到此结束。

生活中,难免遇到大大小小需要开口表达的时候。

如何让自己的表达让人印象深刻且有生命力,学会这几点,或许能打开你表达的思路。

一、联想思维,让你的内容更饱满

如果看到一个气球能飞起来,你会联想到什么。

可能大家想到的是里面充满氢气,所以能飞起来。

如果再让你联想一下呢,还会想到什么?好像就想不出什么了。

这时候有个人说:

一个气球能飞起来不在于外观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又是什么,而在于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就好比家庭是否幸福,重点不在于房子、车子这些外在的条件,更在于家庭里面是否有和谐的气氛。

一个再漂亮的气球,如果里面充的不是氢气,它也不会飞起来。

一个再富有的家庭,如果内部矛盾频出,它也不会幸福。

其实上面是书中举到的具有联想思维的一个例子,从气球联想到家庭,从一件事联想到另外一件事。

在即兴发言中,我们看到大家桌面上的笔可以写字,那是不是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是否真的有干货,就看他肚子里是否有墨水。

看到最简单的纸张,能联想到即使最普通平凡的事物,也有他的优点和用处呢?

以此类推,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联想到很多内容。

但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好不要扯到具体的人或经常使用名人案例。

因为借具体的人多少会带着妄评别人的嫌疑。经常借大家所知道的名人,则会觉得老生常谈,大家已经很麻木了。

所以我们需要以小见大,而不是以大见大。

当然,在联想中,我们还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联想,可以单独拿一个维度,也可以多个维度联合。

俗称“五感法”。

比如描述夏天的西瓜可以这样说:

视觉:它穿着一身绿油油的条纹衣裳,挺着个大肚子,头顶上的小帽子像猪尾巴似的。

听觉:我用刀一切只听见“啪”的一声它从中间裂成两半,露出鲜红的果肉。

触觉:我用手一模,凉丝丝的感觉从指尖传来舒服极了。

味觉:甜甜的瓜香扑面而来,让人直流口水。

触觉:我张嘴咬了一大口,冰甜冰甜的,这就是夏天的味道。

这比单纯说“西瓜很甜”更有画面感。

所以在描述一件事或事物时,可以灵活采取”五感法”来表达。

因为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

正如一棵树只有枝繁叶茂才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一段表达只有内容足够充实才会令听众有收获。

2、逆向思维,让观点眼前一亮

说到逆向思维,不得不提到“重新定义法”。

重新定义法是什么呢,它就是对某件事或某个观点里面的规则或关键词重新定义。

简单说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比如大家都在讨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如果用重新定义法,那是怎么样的呢?我觉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这句话的对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知道大家对起跑线的理解是否一致?

有人把起跑线理解成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总会用这句话要求孩子学这学那,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落下什么。

但作为父母,却每天看手机、刷视频,不提升自己。

所以,我觉得孩子的起跑线更多是来源于父母。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作为父母,可以多看点书,多学习其它技能,多争取一点机会。

因为一位有见识的父母,也许更能培养一位有见识的孩子。有见识的孩子,自然也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听完这段,是不是觉得与众不同。书中的这个例子,也许里面的观点并非真理,但足以有可辩性和生命力。

它把大家的聚焦点从孩子身上拉回到父母身上,重新思考这句话,比死磕这个观点更有启发性。

这就是用逆向思维的重新定义法。

不是讨论对错,而是讨论对于“起跑线”这一词语的理解;

其次,重新定义关键词,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另外逆向思维中,还有一点就是提出与当下的主流思想部分或者完全相反的观点。

当我们在对某一个观点表示认同时,不妨多思考里面有什么隐患值得注意。

反之,都反抗某个观点时,则思考里面有哪些是可以值得学习的。

比如“天道酬勤”这个词,难道辛勤地劳作就会有回报吗?不一定,还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和勇气。

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表达具有特色,就需要用到逆向思维。

当然这并不是让你刻意的去找逆向的东西,而是希望让受众感受到,你所提出的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进而引发对方的进一步思考。

三、黄金三圈法,由内而外的表达

对于“黄金三圈”这个词,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图。

最外圈:what,即“是什么”,代表现象、成果。

中间圈:how,即“如何做”,代表方法、措施。

最里圈:why,即“为什么”“意义是什么”,代表目的、理念。

再来对比一下这两种表达方式,比如介绍一款手机。

这是我们最新一代的苹果手机,双摄像头,玻璃背板,全屏显示。(what)

这款手机设计精美,界面友好,系统流畅,使用简单。(how)

……(why或是不说why)

这是普通销售员由内到外的表达方式。

再来看看,乔布斯在新品发布会上,是如何介绍的:

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改变这个世界,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永远在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要改变普通人的生活。(why)

我们觉得一个好的产品要设计精美,界面友好,极致简单。(how)

这就是我们最新的iPhone。(what)

听完这两种表达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应该对后者这款更感兴趣吧。

其实都是介绍苹果手机的优点,就是顺序颠倒了一下。

但呈现出的表达效果和给予听众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所以这就是由内到外的黄金三圈法。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即“what”,偶尔也会思考把事情做的更好,即“how”。

但很少人会思考为什么做,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即“why”。

殊不知,人们在听你表达的过程中,并不是看重你的观点,而是看你所传达的信念。

就是为什么“why”的层面。

所以,简单的表达顺序的改变,由内而外的表达,能让你的观点直击人心。

但如果是提问、批评、教导的时候,则需要多问如何做“how”,做什么“what”,少问为什么“why”或谁“who”。

这是一个有别于我们过去习惯的表达方式。

书中举的例子是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问题,那我们可以类推举个如何提高员工效率的例子。

比如,你是管理层,要召开一次会议主题,要解决员工效率的问题,有两种表达方式来开这主题会议。

第一种表达:“这次会议,我们主要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效率不高。”(为什么“why”)

可想而知,这次会议的氛围会非常沉闷。

因为你的会议主题潜意识的引导大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36783号-11

    今天是: